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創格完人

晚明清初的鄭成功, 死後多年由清朝欽差沈葆楨上奏朝廷, 請光緒帝為鄭成功建郡王祠, 獲批, 並由沈葆楨親自寫了一副對聯掛在祠上。對聯寫道: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格」, 標準也, 「創格」, 「創造標準」也。「缺憾還諸天地」、「創格完人」, 這個明朝遺臣在沈葆楨的心裡真的是不得了的了不起。




柏拉圖以降的倫理學家在論及人之所以為人、人的卓越性時,最常提出的有「六大觀念」:一是「德」。人對自己、對人群、對宇宙皆負有責任,既要實現其天賦潛能,不斷提升自我的價值,還要使天地萬物形成具有美與秩序的和諧整體,超越時空的限制,成為真正的人。二是「中庸」。在希臘文中,中庸的意思是「適度的節制」,能節制才能免除貪欲,才能積極規劃人生。三是「正義」。正義是合乎人道主義的公平,靠誠實勇敢來實踐。四是「善」。善是愛人如己,為自己利益傷害別人是惡;善是給人希望,惡是讓人絕望,對抗邪惡的上策是努力行善,讓世界充滿希望 。五是「勇敢」。勇敢是克服恐懼,面對死亡,為別人而冒險犯難,是出於「以人類更高的善為依歸的良知」。六是「虔誠」。虔誠是要真誠的面對自己,對父母感恩,對國家忠誠,對萬物珍愛,對造物者的崇敬。以這六大觀念來看星雲大師,是真正能行善驅惡,力求完美的典範,堪稱「創格完人」。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
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翻譯:
盤古開天以來未曾有過的奇才,開墾原始的台灣成為美麗的河川當作明朝遺民的世界;
窮極一生就算有無可奈何的遭遇和遺憾,但是這些遺憾都回歸給天地了,還是開創格局形為道德完美的人。


沈葆楨抵台之時,清廷領有台灣已達190年,當時清廷對鄭成功的抗清運動也已由貶抑轉向包容,早在康熙皇帝就已有「朱成功係明室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之語。台灣民間也有建祠祭祀之風,且名以「開山廟」,以掩官吏耳目。


用意:
沈葆楨抵台之後,台灣府進士楊士芳等稟稱,可否奏請追諡鄭成功,並准予建祠;台灣道、台灣知府等官員亦表贊同,沈葆楨也認為有其必要,據以上奏,清廷准其奏請,在台灣府城建專祠,並追諡「忠節」。之後建祠於府城,以南明諸臣114人配享,春秋兩季加以祭祀。沈葆楨並親手書寫對聯云:「開萬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hare/Save/Bookmark Subscribe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