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
前言:
「作者」在寫作時,以他的「美感直覺」捕捉意象,形諸文字。「學者」則根據「文藝心理」「美學理論」來分析作品中的佳句,經過比較、歸納,而產生許多的修辭格。所以同學應該掌握每一種修辭格的定義,就可以正確的選出考題裡的答案。
第一節 詞彙的修飾
一、轉品。
(一)定義:
品,指的是文法所說的詞類。因此,一個詞彙改變其原來的詞性而在語文中出現叫做轉品。
(二)說明:
歷屆考題只考過「當動詞用」一類。漢語中決定詞性的不是字形變化,而是詞序。換句話說,漢語中的同一詞彙,由於在劇中位置次序的不同,可以作名詞、動詞、形容詞使用,而不需改變字形。所以漢語自古多轉品。
(三)類型:
1、名詞用如動詞:
A、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B、、曲肱而「枕」之。
2、形容詞用如動詞:
A、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B、、「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四)考古題:
1、詩的語言常有別於日常的語言,為了在簡鍊的文字中得到最大的藝術效果,詩人往往改變詩句關鍵字的詞性,以創造更為鮮活的語言,如杜甫詩:「異方初艷菊,故里亦高桐」,句中的「艷」與「高」本都是形容詞,在此卻都具有動詞義,分別為「開放得十分艷麗」、「挺起」之意。下列詩句「」內的字,也具有此種技巧的選項是: (A)春風又「綠」江南岸 (B)「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C)白髮逐梳落,「朱」顏辭鏡去 (D)心猶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鏡裏顏 (E)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89學測】 |
解析:(A)形容詞變動詞(B)形容詞(C)形容詞(D)形容詞變動詞(E)形容詞。答案:(A)(D)
二、轉化。
(一)定義:
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外一種本質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的,叫作轉化。
(二)分類:
1、人性化(擬人):
A、粉紅的海棠,含著幸福的微笑。
B、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C、向人嬌杏花,撲人衣柳花,迎人笑桃花。
2、物性化(擬物):
A、心靈的雨季再也不會來。
B、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3、形象化:
A、懷鄉病極莊嚴地躺在那片草上。
B、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三)考古題:
1、陶淵明〈飲酒詩之五〉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聯,顯現主體(我)與客體(自然)融合為一的境界,「南山」即詩人人格的投射。下列詩句境界與此相近的是: (A)王維〈漢江臨汎〉:「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B)李白〈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C)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D)劉長卿〈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87學測】 |
解析:這一題考擬人手法,「悠然見南山」是說「我心情悠然的望著南山,南山也悠然的望著我」。(A)山翁陶醉在風景裡,風景沒有陶醉在人裡(B)人山相看兩不厭(C)寫景(D)敘述。答案:(B)
三、借代。
(一)定義:
在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來代替。
(二)說明: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借代的使用極其悠久與普遍。例如:以「陛下」代「皇帝」;以「杜康」代「美酒」;以「布衣」代「平民」。
(三)分類:
1、以事物的特徵或標誌代替事物:
A、怕嗎?小嫩皮。(借「小嫩皮」代「年輕人」)
B、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借「黃髮」代「老人」,借「垂髫」代「小孩」)
2、以事物的所在所屬代替事物:
A、再來一杯,再來一杯,再來一杯也不會醉。(借「一杯」代「一杯酒」)
B、卒以此死東市。(借「東市」代「刑場」)
3、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A、要握莎士比亞的筆,不舞拿破崙的劍。(借「莎士比亞」代「文學」,借「拿破崙」代「軍事」)
B、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借「刀鋸鼎鑊」代「刑罰」)
4、部分和全體相代:
A、我為了明天的麵包及昨日的債務辛勞地工作。(借「麵包」代「生活」)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借「鱗」代「魚」)
5、以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替事物:
A、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借「燧人氏」代「火」,借「大禹」代「水」)
B、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借「九原」代「墳墓」)
6、特定和普通相代:
A、不是沒有人才,是沒有識人才的眼睛。不是沒有良馬,而是一些根本未見過馬的人,自欺為伯樂而已。(借「伯樂」代「識千里馬之人」)
B、妝成每被秋娘妒。(借「秋娘」代「美女」)
7、具體和抽象相代:
A、窗外就是銀白,皚皚的銀白,沁寒的銀白。(借「銀白」代「雪」)B、毛血日益衰。(借「毛血」代「身體」)
8、原因和結果相代:
A、既然怕鉛字為禍,為什麼不好好整理一下。(借「鉛字」代「印出的文章」)
B、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借「丹青」代「史書」)
四雙關。
(一)定義:
一語同時關顧到兩種事物的修辭方式,包括字義的兼指,字音的諧聲,語意的暗示,都叫作雙關。
(二)分類:
1、字音雙關:
A、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與「祿」同音雙關)
B、長鋏歸來乎,食無魚(「魚」與「餘」同音雙關)。
2、詞義雙關:
A、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身體的背面」與「背叛」語意雙關)
B、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奇哉!救無路矣(「棋局」與「世局」語意雙關)!
3、句義雙關:
A、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三)考古題
1、樂府《作蠶絲》:「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詩中「懷絲」為雙關語,「絲」一方面指「蠶絲」,一方面指「相思」。下列文句「 」內的字、詞,同屬利用雙關製造兩重意義的選項是: (A)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B)經理提出男職員全部輪值夜班的草案,果然引起「公」憤 (C)被指為與黑金掛鉤的候選人,連忙召開記者會替自己辯「白」 (D)全新款式歐風時裝,即將於週末強力推出,絕對「讓你好看」 (E)主辦單位擬邀請數位政治明星與偶像歌手同臺獻唱,為晚會壯大「聲」勢。 【87學測】 |
解析:(A)「布匹」與「匹偶」雙關(B)「公」與「公眾」雙關(C)「黑白」與「清白」雙關(D)「讓你好看」與「變漂亮」雙關(E)「聲」與「歌聲」雙關。答案:(A)(B)(C)(D)(E)
五、鑲嵌。
(一)定義:
在詞語中,故意插入數目字、虛字、特定字、同義或異義字,來拉長文句的,叫作鑲嵌。
(二)分類:
1、刻意用虛字或數目字,插在有實際意義的字間,來拉長文句,叫作鑲字:
A、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B、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
2、故意用特定的字來嵌入語句中,叫作嵌字:
A、「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鞬,「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B、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3、同義字的重複,叫作增字:
A、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B、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
4、偏義複詞中無義的那個字,叫做配字:
A、忘路之遠「近」。
B、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三)考古題
八、類疊。
(一)定義:
同一個字詞語句,接二連三反覆地使用,叫作類疊。
(二)分類:
1、疊字: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2、類字: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注意:「類字」與「排比」的關係。
3、疊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4、類句: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
(三)考古題
1、文章中多次重複的字詞,作者往往有其深意。下列有關重見語詞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與元微之書》連呼「微之,微之」四次,表露作者對好友想念之殷切 (B)《祭十二郎文》用四十二個「汝」字,表達作者與已逝姪兒間親近的想念 (C)《醉翁亭記》用二十一個「也」字,造成文章迴環往復、迂迴宛轉之氣韻 (D)《六國論》「賂」字重見十次,作者亟言六國賂秦之弊,藉以諷諭當時朝廷不應實施賄賂外交 (E)《留侯論》中「忍」字重見九次,作者以張良一生能忍之事蹟,勸諫朝廷對於外敵當忍辱負重【88學測】 |
解析:(D)只有韓、魏、楚三國賂秦。答案:(A)(B)(C)(E)
第二節 句子的修飾
一、譬喻。
(一)定義:
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就叫譬喻。
(二)說明:
譬喻和借代很相近,譬喻是拿甲事物比方說名乙事物;借代是拿甲事物代替乙事物。
(三)分類:
1、凡「喻體」「喻詞」「喻依」三者具備的叫作「明喻」:
A、有女如玉。
B、秘密向夏天櫥窗中的的美味,根本無法長久保留。
2、凡具備「喻體」「喻依」而「喻詞」由「繫詞」如「是」「為」代替者叫作「隱喻」:
A、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B、歌吹為風,粉汗為雨。我心匪石。
3、凡省略「喻詞」只有「喻體」「喻依」叫作「略喻」:
A、 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雲山千疊。
B、女人心,海底針。
4、只有「喻依」的叫作「借喻」:
A、松柏後彫於歲寒。
B、一山不能藏二虎。
(四)考古題
1、文學作品常使用比喻。所謂比喻,即作者以類似的聯想,選取另外的事物來描繪原有事物的特徵。例如「我的心情像土撥鼠在挖洞」,就是以「土撥鼠挖洞」的類似聯想來比喻「想找到出口」的心情。下列《神雕俠侶》的文句,使用比喻寫法的選項是: (A)他順勢划上,過不多時,波的一響,衝出了水面,只覺陽光耀眼,花香撲鼻,竟是別有天地 (B)轉過一個山峽,水聲震耳欲聾,只見山峰間一條大白龍似的瀑布奔瀉而下,衝入一條溪流,奔騰雷鳴,湍急異常 (C)只見一個白衣女郎緩緩的正從廳外長廊上走過,淡淡陽光照在她蒼白的臉上,清清冷冷,陽光似乎也變成了月光 (D)楊過日日在海潮之中練劍,日夕如是,寒暑不間。木劍擊刺之聲越練越響,到後來竟有轟轟之聲,響了數月,劍聲卻漸漸輕了,終於寂然無聲 (E)朱子柳突然除下頭頂帽子,往地下一擲,長袖飛舞,狂奔意疾走,出招全然不依章法。但見他如瘋如癲、如酒醉、如中邪,筆淋漓,指走龍蛇【88學測】 |
解析:(A)摹寫(B)「瀑布像大白龍」(C)「陽光像月光」(D)誇飾(E)「出招如瘋如癲…」。答案:(B)(C)(E)
2、以形象化的語言描繪抽象的情思,可使讀者獲得更鮮明的印象、更確實的感動,如「母愛是曬衣場上曬乾的衣服,暖暖的,有太陽的氣味」,比「母愛是世間最溫馨無私的愛」更加具體可感。下列運用這種技巧的選項是: (A)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B)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 (C) 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 (D) 孤獨是一匹衰老的獸/潛伏在我亂石磊磊的心裡 (E) 忽然想起/但傷感是微微的了/如遠去的船/船邊的水紋【89學測】 |
解析:不要被題幹中「以形象化的語言描繪」的字眼給騙了,注意例句比較重要「母愛是晒衣場上曬乾的衣服」是隱喻對不對?你要原諒大考中心的出題委員,他們在大學裡根本沒學過修辭學,犯點小錯很正常。(A)「落梅如雪」(B)敘述句(C)敘述句(D)孤獨「是」一批衰老的獸「隱喻」(E)「傷感如遠去船邊的水痕」。答案:(A)(D)(E)
3、文學創作使用具體物象設喻,往往可使讀者對被描寫的事物獲致更鮮明的印象。下列詩句, 運用這種技巧的選項是: (A)香煙攤老李的二胡/把我們家的巷子/拉成一綹長長的濕髮 (B)我的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不住地變換它底眼瞳/致令我的形象變異如流水 (C)風/像一個太悲涼了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 的衣襟 (D)山寺的長檐有好的磬聲/江南的小樓多是鄰水的/水面的浮萍被晚風拂去/ 藍天從水底躍出 (E)黃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林子裡的池沼是閃著白光的/而使我沉溺地 承受它的撫慰的風呵/ 一陣陣地帶給我以田野的氣息【91學測】 |
解析:(A)「二胡把巷子拉成一綹長長的濕髮」略喻(B)「妝鏡是一隻弓背的貓」隱喻(C)「風像悲涼的老婦」(D)轉化(E)轉化。答案:(A)(B)(C)
二、對偶。
(一)定義:
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同,詞性相對的,就叫對偶。
(二)分類:
1、句中對:蕉風椰雨。藍天白雲。
2、單句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隔句對:千尺青山,妙句豈惟凌小謝;一龕金粟,後身須信是如來。
4、長對:謝宣城何如人?只憑江上五言詩,要先生低首;韓荊州差解事,肯讓階前盈尺地,容國士揚眉。
(三)考古題
1、下列詩句,沒有對仗的選項是: (A)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B)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C) 芳樹籠秦棧,春流遶蜀城 (D)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89學測】 |
解析:(A)「河畔草」「思遠道」沒對仗。答案:(A)
2、下列四句本為一副對聯,請依文意與對聯的一般原則,選出最適當的排列方式: 甲、眾纔一旅 乙、人惟八千 丙、項籍用江東之子弟 丁、孫策以天下為三分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C)丙,乙;丁,甲(D)丁,甲;丙,乙【91學測】 |
解析:項羽有八千江東子弟兵,所以(丙)(乙)一組;(丁)(甲)一組。對聯的上聯最後一字必須是仄聲,所以是(丁)(甲)(丙)(乙)。答案:(D)
三、排比。
(一)定義:
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象,叫作排比。
(二)例句: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
(三)注意:排比是一個意象分化成幾句話來表達。對偶是上下兩部分形式相同。
(四)考古題
1、下列何者屬於排比句型: (A)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 (B)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 (C)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E)振長策而馭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83日大】 |
解析:(C)映襯(D)設問。答案:(A)(B)(E)
四、層遞。
(一)定義:
行文時依照事物層次關係層層遞進的,叫作層遞。
(二)分類: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一鼓做氣,再而衰,三而竭。
3、讀書為考試,考試為升學,升學為就業。
(三)注意:「排比」各句之間是「平行關係」,「層遞」各句之間有「層次差距」。
(四)考古題
1、「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此三句之文意有程度上的層層推進。下列文句,屬於此種表現方式的是: (A)九姑之聲清以越,六姑之聲緩以蒼,四姑之聲嬌以婉 (B)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C)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D)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E)說到對土地的感情,穿皮鞋的不如穿布鞋的,穿布鞋的不如穿草鞋的跟赤腳的。連赤腳也有程度之分,那些踏過水田裡爛泥漿的腳,就要比走硬土的人感受得更加深刻一些【88學測】 |
解析:(A)分敘(B)排比(C)層遞(D)層遞(E)層遞。答案:(C)(D)(E)
五、映襯。
(一)定義:
把兩種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意義明顯,叫作映襯。
(二)分類:
1、 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副詞或形容詞加以描寫,叫作反襯:
A、地獄裡的天使,天堂上的幽魂。
2、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叫作對襯:
A、與其再收割後的麥田中拾穗,何如及早插下青秧。
3、對同一個人、事、物,用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叫做雙襯:
A、 他是一個活著沉默,但卻死的勇敢的人。
(三)考古題
1、「悲觀的業務員只看到大家不需要這項產品,樂觀的業務員卻看到大家都還沒有這項產品。」由此可知所謂「美醜」、「得失」、「優劣」往往出於主觀判斷,是相對而非絕對的。下列文句,表達此一體認的是: (A)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B)以差觀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 (C)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D)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E)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87學測】 |
解析:(A)「魚」「熊掌」地位相當(B)「小」「大」相反(C)「變」「不變」相反(D)「不自得」「坦然」相反(E)「富貴」「貧賤」相反。答案:(B)(C)(D)
六、錯綜。
(一)定義:
凡把形式整齊的辭格,如類疊、對偶、排比、層遞等,故意抽換詞彙、交錯語次、伸縮文句、變化句式,使其形式參差,詞彙別異,叫作錯綜。
(二)分類:
1、交錯語次:
A、驚天動地。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2、抽換詞面:
A、驚天地,泣鬼神。
B、兵由此起,謀用是作。
3、變化句式:
A、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蹉對)
4、伸縮文句:
A、下午的耳朵,下午敏感的耳朵。
B、怎得一夜朔風來,千樹萬樹的霜花多好看,千樹萬樹的霜花有誰看。
(三)考古題
七、頂真。
(一)定義:
前一句的結尾,作下一句的起頭,叫作頂真。
(二)例句:
1、頭痛用雙貓,雙貓治感冒。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三)考古題
|
八、回文。
(一)定義:
上下兩句,詞彙大多相同,而詞序恰巧相反,叫作回文。
(二)分類:
1、吃茶也可以清心。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三)考古題
1、「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句標語的結構,是以上句相同的文字改換次序而形成下句。下列文句中同樣有此種結構的選項是: (A)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B)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C)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E)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87日大】 |
解析:所有選項都符合回文的定義。答案:(A)(B)(C)(D)(E)
九、設問
(三)考古題
1、古人為文,有時會使用反詰語氣,增加文句變化,這類文句通常是無疑而問的,只是用問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或否定,並不一定要求回答,如戰國策:「嘻!亦太甚矣,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下列各選項,何者不屬於反詰語氣? (A)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B)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C)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D)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85學測】 |
解析:「反詰語氣」的答案會跟問話相反,所以只有(A)不是。答案:(A)
2、文學作品常見由作者提問,又由作者自答的表達方式。下列文句,屬於表此類達方式的選項是: (A)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C)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D)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E)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繫在誰家樹 【89學測】 |
解析:「提問」是自問自答,找出「?」後的意思,是解釋之前的問題的選項,就是答案。(A)問何時歸去?下句沒出現回去的時間。不可選。(B)問「幾多愁」答「一江春水」(C)問「夜如何」答「夜已三更」(D)問「何處」答「楊柳岸」(E)問「何處去」答「忘了歸來」文意無關,不可選。答案:(B)(C)(D)
3、詩歌有直接抒發主觀情感者,也有安排人物、事件、對話加以敘述者。下列詩句,屬於後者的選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B)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C)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D)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E)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91學測】 |
解析:(A)自問自答(B)我問你答(C)有問無答(D)吏問婦答(E)父問女答。答案:(B)(D)(E)
十、用典
(一)定義:
語文中引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等,叫做「用典」。
(二)例句:
1、曾文正公說:「做人從早起起。」因為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
2、「子入太廟,每事問」,至今傳為美談。但你入輪船,最好每事不必問。
(三)考古題
1、文學作品使用典故,除了直接引用之外,還有轉用、化用的情形。如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寫人與自然的冥合,在辛棄疾筆下則轉化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歐陽修〈醉翁亭記〉「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其所鎔鑄改造的典故應是: (A)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極夫遊之樂也」的探幽訪勝之樂 (B)陶潛〈飲酒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自然和諧之樂 (C)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憂後樂之樂 (D)《孟子.梁惠王》「獨樂樂,……不若與人。……與少樂樂,不若與眾」的與民同樂之樂【90學測】 |
答案:醉翁亭記中提到「山水之樂」、「飛鳥樂」、「與民同樂」,也說此樂「非絲非竹」所以只有(D)不能選。答案:(D)
十一、誇飾
(一)定義:
文章中的誇張舖飾,超過了客觀事實的,叫做「誇飾」。
(二)分類:
1、空間的誇飾:
A、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B、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2、時間的誇飾:
A、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B、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3、物象的誇飾:
A、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雲屬。
B、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
4、人情的誇飾:
A、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B、相送勞勞渚,長江不應滿,是儂淚成許。
(三)考古題
1、甲、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乙、臉好油,油到簡直可以煎蛋了 丙、太陽已冷,星月已冷,太平洋的浪被砲火煮開也都冷了 丁、魚都很小,不及一隻食指之大,在清水卵石間緩緩移動 戊、任誓言一千遍、一萬遍、一千年、一萬年,牽絆我不能如願 己、冷杉林下的箭竹全埋在雪下;冷杉枝葉上也全是厚厚的白,似棉花的堆積,似刨冰。 上列文句,以超乎常理的誇張形容來加強讀者印象的是: (A)甲乙丙戊 (B)乙丙丁戊 (C)甲丙丁戊己 (D)甲乙丙丁戊己。【87學測】 |
解析:(甲)高度的誇飾(乙)程度的誇飾(丙)溫度的誇飾(丁)摹寫(戊)數量的誇飾(己)譬喻。答案:(A)
2、閱讀中國古典詩歌往往需要注意詩中聲音、意義的搭配,方能體會其精緻與優美。如王維〈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不但可在「疾」、「輕」的聲音中感受到鷹眼的敏銳、馬蹄飛馳的輕捷,也可在「忽過」、「還歸」的地點快速轉換中,體會出行進的速度感。下列詩句同樣表達出「快速行進感」的選項是: (A)曹植〈白馬篇〉: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B)黃庭堅〈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D)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E)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89學測】 |
解析:不要又被題幹騙了,你以為這是考轉化,這一題就完了。「快速進行感」比快,就是比誇飾,對不對!(A)速度的誇飾(B)寫景(C)速度的誇飾(D)速度的誇飾(E)寫景。答案:(A)(C)(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