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公民複習講義(經濟、社會、文化(國際))

公民複習講義(經濟、社會、文化(國際))
(經濟課程)
一、            機會成本
概念
在作何一個時點,人往往都有一種以上的選擇機會,但卻能擇取一種為之,於是放棄了其他的選擇機會,機會成本即是擇取此種機會所花費的代價或遭受的損失。
意義
若有多種選擇的機會,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下,有所有放棄的機會中報酬最高的一項,即是機會成本。
其他解釋
1.     面對任何選擇時,如果只能擇取一種為之,那麼就是所的機會成本。
2.     生產方面,生產一種產品,所須犧牲其他產品「最高價值」
實例說明
小明有三個工作,甲工作每月可得3萬元;乙工作可得2萬元;丙工作可得1萬元,則每個工作的機會成本如下:
工作別
機會成本
備註
甲工作
2萬元(乙工作所能獲得的收入)
機會成本皆是在所有放棄的工作中報酬最高的一項。
乙工作
3萬元(甲工作所能獲得的收入)
丙工作
3萬元(甲工作所能獲得的收入)

選擇的方式
選擇最低的機會成本,如上例中的甲工作。
啟示
選擇的時候,不能單純考慮某一種做法所能帶來的好處,必須同時考慮相對付出的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得必有失」等說法。


二、供給、需求法則
(一)    需求法則(消費者立場)
意義
價格會影響消費量。
說明
(1)         對同一種消費品來說,在消費者所得固定及其他條件不變下,
  當價格上漲時,對該物品的購買數量會減少。
  當價格下降時,對該物品的購買數量會增加。
(2)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向變動。
圖形


 






(二)    供給法則(生產者立場)
意義
價格會影響消費量。
說明
(1)對同一種消費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當價格上漲時,代表利潤提高,生產者通常會增加生產。
  當價格下降時,代表利潤降低,生產者通常會減少生產。
(2)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正向變動。
圖形


 







(三)    價格的變動(供過於求,供不應求)
圖形
(1)                價格是由需求(D)和供給(S線)共同決定,P點為均衡價格。
(2)                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商品價格會上漲(PP2),如情人節的玫瑰花。此時,消費者會少買,生產者會增加生產。
(3)                當供給大於需求,商品價格會下跌(PP1).如換季折扣,此時,消費者會多買,生產者會減少生產。


 


三、            利潤的利算及生產成本
生產的目的
獲取利潤
1.  利潤=銷貨收入-生產成本
2.  銷貨收入=價格×賣量
生產要素
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
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1.  產業自己參與生產,需計入雇用自己的成本。
2.  資金不論是自有的或借來的,都要計算使用成本(利息)。
3.  使用自有的生產設備,例如店面等,也需計入生產成本。
*阿明辭掉月薪四萬元的工作,自行開店,仍需計算雇用自己的成本,即自行創業當老闆的機會成本就是原先的薪水收入(月薪四萬元)。
四、            經濟循環圖
需求與供給的關係
(1)每個市場都有『需求者』與『供給者』
(2)在商品市場消費,消費者是商品的需求者,生產者是商品的供給者。
(3)在生產要素市場,消費者是生產要素的供給者,生產者是生產要素的需求者。
商品市場的
買賣關係
在商品市場中,消費者為滿足需求向生產者購買商品,必須支應消費支出,而這筆費用就成生產者的銷貨收入。
→消費者的消費支出=生產者的銷貨收入。
生產要素市場的買賣關係
在生產要素市場中,生產者為了生產產品,必須購買生產要素,支付生產成本;消費者是人力資源及其他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所以可獲取所得。



 
→生產者的生產成本=消費者的所得。
循環圖的流向
(1)                外圈:代表商品及生產要素的流向。
(2)                內圈:代表貨幣的流向。


五、            比較利益法則、國際貿易
項  目
說      明
定  義
小林相對於小張,擁有專業或技能上的優勢,其所花費的成本相對小,我們稱小林有比較利益。
優  點
1. 人與人之間能適度分工。
2. 天生我才必有用。
3. 人盡其才。
隱含比較利益的觀念
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狀元、人盡其才、地盡其力、國際貿易
舉  例
下表為小明與小華每個月單一生產衣服或稻米的產量:

小  明
小  華
衣  服
2(件)
3(件)
稻  米
10(公斤)
20(公斤)
1.  明將原先生產稻米的月用於作衣服,則能生產2件衣服,但卻減少10公斤的稻米產量,即每作一件衣服減少5公斤的稻米產量(10÷2)
2.  小華每多作一件衣服就要減少6.67公斤的稻米(20÷3)


小  明
小  華
衣  服
3公斤稻米(10÷2)
3公斤稻米(10÷2)
稻  米
3公斤稻米(10÷2)
3公斤稻米(10÷2)
     小明每生產1公斤的稻米,就要放棄生產0.2件衣服,因此小明生產稻米的機會成本是0.2件衣服。
     小華每生產1公斤的稻米,要放棄生產0.15件衣服,因此小華生產稻的機會成本是0.15件衣服。
     小華生產稻米的機會成本低於小明生產1公斤稻米的機會成本(0.150.2)。因此,小華在種植稻米方面,享有比較利益,應由其專職種植稻米。

(國際貿易-比較利益原理的應用)
定  義
國與國間的交易。
基  礎
每個國家生產各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並不同,各具有比較利益。
相關名詞
進口
向其他國家買進商品或勞務→進口越多,表示付給外國的錢越多。
出口
把商品或勞務賣到其他國家→出口越多,表示國家賺來的錢越多。
出超
出口大於進口,又稱為貿易順差→對國家發展較有益處。
入超
進口大於出口,又稱為貿易逆差→有礙國家發展。
貿易平衡
出口等於進口。
影響
(1)消費者→可享有更便宜、品質更好的產品。
(2)出口業者→可享有較大的市場,增加利潤。
(3)未出口業者→國內競爭增加,銷售不易。

六、貨幣(Q:貶值、升值)
項  目
說      明
發行單位
中央銀行。
貨幣價值
以其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衡量。
1.    物價上升時,同樣金額的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稱為貨幣貶值。
2.    物價下跌時,同樣金額的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增加,稱為貨幣升值。
貨幣功能
1.    交易的媒介:節省交易成本及時間,有助於個人朝專業發展。
2.    衡量價值的單位:例如我們以「元」,作為衡量的單位。
3.    值儲存的工具:如將錢存起,做為未來的消費,即是發揮價值儲存的功能。
4.    清償債務的工具:貨幣可以作為行使債權、履行債務的工具。
各國貨幣的兌換
各個國家之間的貨幣,彼此交換是以「匯率」做為交換的基準。
通貨膨脹
物價水準持續上漲一段時間稱之。
(貶值)
1.       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貨幣數量增加,商品並未增加,只會使產品價格上漲。
2.       受害者:領固定薪水者。
通貨緊縮
短時間內貨幣購買力急遽上升的現象,通常發生在經濟高度繁後的收縮時期。
(升值)
雖然會帶來物價下跌的好處,但是負面影響卻是使消費者延緩消費→企業獲利縮水→公司減薪裁員→失業率上升。

七、    外部效果、公共財
意義
行為人產生的效果除了自己承受外,也會影響到他人。這種對他人的影響稱為『外部效果』。
類別
好的外部效果稱為外部效益,處理不好的外部效果要付出的代價稱為外部成本。
實例
(1)種茉莉花,不但有益於這一家人,花香對鄰居路人也造成影響。
(2)李安拍『臥虎藏龍』揚名國際,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與有榮焉。
(3)模具工廠,機器的吵雜聲妨害鄰居安寧。
(4)工廠排放廢氣、廢水、造成空氣污染、河川污染。
解決方式
(1)         雙方私下溝通,和平理性解決。
(2)         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者出面協調。
(3)         由政府出面處理:制定法律、課稅、罰款。
分析
(1)         好的外部效果,可多多益善。
(2)                不好的外部效果,可時需由社會大眾共同承擔其後果,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如攤販造成的垃圾由政府聘請清潔隊清理。

公共財:
1.  來源:政府以徵稅等方式籌措。
2.  特性:
(1)         共享:可以讓很多人共用而不損及其中任何人的效用。
(2)         無法排他:很難禁止他人不付代價而坐享其成。
3.  種類:
(1)         純公共財:具有共享及無法排他特性。如國防、消防、治安。
(2)         準公共財:具有共享及某一範圍可排他特性。如高速公路過路費、捷運、動物園……等。

八、    政府的收入
規費
高速公路過路費、觀光簽證費……等。
公營事業所得
臺電、中油的盈餘。
舉債收入
公債(壽措公共建設費用)。
財產收入
公有財產和政府存款的利息收入。
罰款
罰金、罰鍰。
租稅
(主要來源)
1.  租稅種類:以政府課稅的客體或對象來分:
(1)     所得稅:以個人及營利事業單位所得為課稅的對象,如個人綜合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
(2)     財產稅:以財產的價值為課稅的對象,如地價稅、房屋稅、房屋稅、遺產稅。
(3)     銷貨稅:以市場上消費或銷售行為為課稅的對象,如關稅、營業稅、貨物稅。
2.  租稅原則:
(1)     公平原則:有所得就要繳稅。
(2)     受益原則:(使用者付費原則):以人民享受到的利益為課稅多寡的標準。如:房屋稅、關稅。
(3)     負擔能力原則(採累進稅率):財產或收入多者繳較多的稅;少者繳較少的稅。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中央稅V.S地方稅
項目
說      明
國 稅(中央政府)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證券交易稅。
地方稅(地方政府)
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娛樂稅、使用牌照稅、契稅、燃料稅。

預算的監督
項目
說    明
舉    例
中央政府
1.  預算的審查:立法法。
2.  決算的審查:監察院的審計部。
行政院編列年度國防預算案,送交立法院審查,立法委員只能對預算刪減,不得增加金額。
地方政府
預算的審查:各級民意機關
直轄市議會、縣議會、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等,對行政機關編列的預算有審議的權利。

九、經濟制度的比較
型態
經濟活動的主導
資源所有權歸屬
就業
何種企業較多
統制經濟
1.  政府。
2.  有形的手。
1.      國家。
2.      個人幾乎沒有資源所有權。
個人無創業或就業自由。
國營企業。
市場經濟
1.  市場價格。
2.  無形的手。
1.個人。
2.資源所有權歸於人民。
尊重個人創業與就業自由。
民營企業。
(社會課程)
一、    認識自我-馬斯洛理論
提出的學者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需求層次圖
1. 

 
人的基本需求由低至高排列依序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如右圖所示:






二、    家庭
意義
(1)         由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所構成的團體。
(2)         社會中最小的基本單位。
功能
(1)         生育功能:生兒育女,綿延種族。
(2)         經濟功能:社會中最小的經濟單位是家庭。
(3)         教育功能:家庭對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影響最深。
(4)         心理功能:家人共同分享快樂、悲傷,相互扶持。
種類
(1)家務分工的衝突。
(2)經濟方面的衝突。
(3)意見和見習慣的衝突:因彼此的的個性、立場、成長經驗或生活習慣等差異造成的。
問題
說明
解決方法
老人安養
由於工作關係、價值觀念或經濟能力無法實現三代同堂的理想。
安排休閒及運動、給予經濟協助、關懷照顧、制訂老人福利政策、增建養護機構等。
隔代教養
由於婚姻或經濟因素,由祖父母負起養育責任。
制訂完善的福利政策、提供育嬰假等。
離婚問題
由於個性、經濟、生活習慣等衝突所造成。
子女應尊重父母的選擇、男女雙方應培養責任感。
家庭暴力問題
家庭中的成員都有可能因家庭衝突而成為受害者。
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向法院申請保護令以保護自己。
三、    學生自治
依據
民權初步
步驟
選舉主席及記錄→提議、說明理由→附議→討論→表決。
主席的功能
(1)維持會場秩序、主持會議。
(2)討論時立場公正,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見。
表決方式
多數決是民主社會最常採用的表決方式。
老師的角色
不可加入任何意見、不加入表決。
表決順序
(1)        對人:先提議先表決。
(2)        對事:後提議先表決。
相關問題
權宜問題
(1)         當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提出。
(2)         如同學太吵導致你無法聽到主席的報告。
程序問題
(1)當會議程序有誤時提出。
(2)如主席在提議後,未經討論即進入表決程序。

四、    社區
主要概念
相 關 時 事
說      明
基測出現頻率
年度
次數
社區意識
一場喜宴,成就了一條村里藝術巷道。龍潭鄉建國路一百八十巷35戶居民,透過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將百公尺的狹窄巷道,營造出人文洋溢的生活空間,令路過遊客「驚豔」。

1.  社區的構成要素包括: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區組織、社區意識。
2.  大家的信仰,生活習慣更加接近,形成鄰里意識,或稱為社區意識。
3.  該社區的參與方式是屬於自發性的社區參與,較能長期推動。
4.  美好的社區生活需要每位居民以經營自己家園的態度共同經營,才能提升環境品質。
90

91

92

93

社區參與
大湖社區發展協會自行編撰的「大湖社區報」完成創刊,內容記錄社區營造過程,包括找尋大湖廟宇文化風華、社區ㄟ代誌、愛在大湖和大湖之美自行車道觀光導覽圖等單元。

1.  社區參與的型態分為抵抗外來威脅與自發性的參與,大湖社區的社區參與形式是屬於自發性的參與。
2.  社區的資產:有形的資產,如廟宇;無形的資產,如鄰里關係。
3.  社區發展協會是在主管機關輔導下,依法設立的組織。主管機關為: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省(市)為省(市)政府社會處(局);在縣(市)為縣(市)政府社會局。
90

91

92

93

(社區總體營造)
項目
說       明
意義
透過重建地方文化產業的方式,凝聚社區意識,建立社區成員對社區事務的參與感,進而願意挺身而出,規劃自己社區發展的遠景。
推動時間與單位
民國八十年代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
方式
1.  為了使社區參與持久有效率,通常會成立文史工作室、愛鄉協進會等組織。
2.  透過定期召開社區會議,促進居民的認識與溝通,並經常舉辦活動,以增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參與感。
推動者
結合政府相關部門、社區文化工作者、民間社團及社區民眾共同推動。
經費來源
1.居民自己出錢、出力  2.尋求企業贊助  3.政府補助
影響
1.  人們經由社區生活的體驗,找出新的生活價值來共同經營地方事務。
2.  居民自主性的關懷生活週遭的問題,並結合大家力量改善生活環境。
舉例
南投桃米社區發展「休閒生態村」、澎湖縣的二崁村聚落保存計畫。

現代社會的特色
說       明
經濟自由
(1)個人可擁有私有財產。 (2)可自由從事消費、就業活動。
政治民主
(1)人民透過選舉選出執政者。 (2)政府須依法行政。
社會開放
(1)                個人的職業、身分和社會地位是靠個人的能力和工作表現公平取得。
(2)                社會資源和機會平等的對個人開放。
文化多元
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科技發達
使生活方便、更有效率。

五、社會組織-社會團體
項目
說       明
人民團體
依性質分類
1.  職業性團體:同一行業的單位、團體或同業之從業人員組成的團體。例如:工會、公會、商會、漁會、農會等。
2.  政治性團體:具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一群人所結合的組織,民國76年解除黨禁後,該類團體即蓬勃發展。例如:民進黨、民主團結聯盟等。
3.  社會性團體:推展學術文化、宗教、慈善、社會服務等,除了職業性團體與政治性團體外,其他的人民團體均屬於社會性團體。例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慈濟功德會、人本教育基金會。
人民團體
依功能分類
1.  關係取向團體:重在與人建立關係,例如校友會、同鄉會。
2.  工作取向團體:為達成工作目標,而組成團體來推動。例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慈濟功德會、工會、公會、商業、漁會、農會。
※大多數團體同時兼具關係取向型和工作取向型,例如參加校友會,除了聯絡感情外,還可提出計畫,協助母校發展。

六、社會變遷
基本認識
(1)         變遷是人類生活的常態。
(2)         從原始到現代,人類社會不斷的改變與進步。
(3)         工業革命與資訊革命促使人類社會有了很大的改變。
(4)         人類是社會變遷的中心。
遷的面向
器物生活
物質器物的改變,如從劈柴生火到瓦斯爐的使用、室內電話到大哥大的發明等。
社會制度
(1) 社會制度包含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法律規範等。
(2) 公律的制訂,如交通規則、全民健康保險法、兩性工作保險法等的修改與制訂。
價值觀念
守法、兩性平等、資源回收等觀念的改變。
不同面向
相互影響
(1)                器物生活影響制度屬次:汽機車發明後,制訂交通規則。
(2)                器物生活影響價值觀念:信用卡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金錢觀。
(3)                價值觀念影響社會制度:性別平等成為社會共識後,有關性別歧視的相關法規逐一修正。

七、社會福利
項目
社 會 福 利 政 策
實 施 要 項
社會救助
對低收入戶或無力生活的人民予以救助。
對低收戶減免子女就學的學雜費等。
福利服務
對需要生活照顧的人民給予支持。
少年教養、老人療養、身心障礙者保護等。
國民就業
提供國民職業訓練,增進失業者再就業的服務。
推動就業服務、職業訓練等。
社會保險
對發生的保險事故,提供保險給付,以保障經濟生活。
實施全民健康保險、規畫國民年金保險制度。
醫療保健
提供人民便利及優質的健康照顧。
強化防疫措施、普及醫療服務。
國際社會(全球化)
一、互動模式
互動方式
國際合作
國際援助
國際交流
國際衝突
原因及
影響
國與國之間為了共同利益而展開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合作。
對於貧窮或受災國家的協助。

國與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文化藝術展演等活動。

利益之爭、理念之爭。但往往由多種原因造成。
具體事例
美國和俄國共同興建國際太空站




我國對中美洲和非洲友邦進行經濟援助、貸款和人道賑災等。

我國每年與美、日、韓乃至歐洲各國都有龐大金額的國際貿易活動,而且也積極推展與法、德、美等國的文化交流。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國際社會的嚴重衝突。



二、國際組織
組織名稱
組  織  目  標
聯合國
(UN)
1.     調停國際間的戰爭,監督軍備管制。
2.     推動國間的文化、教育、科學等交流。
3.協助落後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
(WTO)
1.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性國際組織。
2.透過會員國間的談判,消除貿易障礙,實現貿易自由化,以促進各國濟的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
(WHO)
1.世界衛生組織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醫療衛生組織。
2.其組織目的在通報疫情,促使各會員國共同預防疾病傳染。
3.必要時提供醫療技術與資源,以維護各會員國人民的健康。
國際紅十字會
(ICRC)
以捐助及顧各國傷患、災民、難民等為職志。
歐洲聯盟
(EU)
1.     成員以歐洲國家為限。
2.     其主要目的在建立一個歐洲的自由貿易區。
3.     現更著重就業機會、重視知識科技與改善生活條件,甚至擴及政治外交的整合。
東南亞國協
(ASEAN)
1.     由東南亞的國家所組成,主要目的在促進東南亞的安全,加強會員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合作。
2.     近年來積極籌設自由貿易區,並主張東南亞為非核地區。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CE)
1.     由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若干國家所創立。
2.     它的目的在維持亞太區域的經濟成長、加強會員國間的經濟互利、發展彼此的貿易等。
3.     近年來更強調區域內文化觀光之交流。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1.     它是一個軍事組織。
2.     其目的是要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3.     目前的會員國有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德國、西班牙等。

國際組織
官方國際組織
非官方國際組織
組織成員
原則上都是主權國家
各國民間人士或團體
舉例
(1)         聯合國;
(2)         世界貿易組織;
(3)世界衛生組織;
(4)東南亞國家協會;
(5)歐洲聯盟
(1)國際紅十字會;
(2)國際世界展望會;
(3)綠色和平組織;
(4)國際特赦組織。

特徵
不論是官方國際組織或是非官方國際組織,都是受到國際法的規範,但官方國際組織較具有強制力。
此種國際組織因不具有官方身分,故較不受各國政治立場之拘束,而能自主性地從事國際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hare/Save/Bookmark Subscribe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