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複習講義(經濟、社會、文化(國際))
(經濟課程)
一、 機會成本
概念 | 在作何一個時點,人往往都有一種以上的選擇機會,但卻能擇取一種為之,於是放棄了其他的選擇機會,機會成本即是擇取此種機會所花費的代價或遭受的損失。 | ||||||||||
意義 | 若有多種選擇的機會,在其他條件都相同下,有所有放棄的機會中報酬最高的一項,即是機會成本。 | ||||||||||
其他解釋 | 1. 面對任何選擇時,如果只能擇取一種為之,那麼捨就是所得的機會成本。 2. 生產方面,生產一種產品,所須犧牲其他產品的「最高價值」。 | ||||||||||
實例說明 | 小明有三個工作,甲工作每月可得3萬元;乙工作可得2萬元;丙工作可得1萬元,則每個工作的機會成本如下:
| ||||||||||
選擇的方式 | 選擇最低的機會成本,如上例中的甲工作。 | ||||||||||
啟示 | 選擇的時候,不能單純考慮某一種做法所能帶來的好處,必須同時考慮相對付出的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得必有失」等說法。 |
二、供給、需求法則
(一) 需求法則(消費者立場)
意義 | 價格會影響消費量。 | ||
說明 | (1) 對同一種消費品來說,在消費者所得固定及其他條件不變下, 當價格上漲時,對該物品的購買數量會減少。 當價格下降時,對該物品的購買數量會增加。 (2)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向變動。 | ||
圖形 |
|
(二) 供給法則(生產者立場)
意義 | 價格會影響消費量。 | ||
說明 | (1)對同一種消費品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當價格上漲時,代表利潤提高,生產者通常會增加生產。 當價格下降時,代表利潤降低,生產者通常會減少生產。 (2)商品的供給量與價格之間成正向變動。 | ||
圖形 |
|
(三) 價格的變動(供過於求,供不應求)
圖形 | (1) 價格是由需求(D線)和供給(S線)共同決定,P點為均衡價格。 (2) 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商品價格會上漲(P→P2),如情人節的玫瑰花。此時,消費者會少買,生產者會增加生產。 (3) 當供給大於需求,商品價格會下跌(P→P1).如換季折扣,此時,消費者會多買,生產者會減少生產。 |
|
三、 利潤的利算及生產成本
生產的目的 | 獲取利潤 1. 利潤=銷貨收入-生產成本 2. 銷貨收入=價格×賣量 |
生產要素 | 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資本 |
生產成本 | 生產成本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1. 產業自己參與生產,需計入雇用自己的成本。 2. 資金不論是自有的或借來的,都要計算使用成本(利息)。 3. 使用自有的生產設備,例如店面等,也需計入生產成本。 *阿明辭掉月薪四萬元的工作,自行開店,仍需計算雇用自己的成本,即自行創業當老闆的機會成本就是原先的薪水收入(月薪四萬元)。 |
四、 經濟循環圖
需求與供給的關係 | (1)每個市場都有『需求者』與『供給者』 (2)在商品市場消費,消費者是商品的需求者,生產者是商品的供給者。 (3)在生產要素市場,消費者是生產要素的供給者,生產者是生產要素的需求者。 | |||
商品市場的 買賣關係 | 在商品市場中,消費者為滿足需求向生產者購買商品,必須支應消費支出,而這筆費用就成生產者的銷貨收入。 →消費者的消費支出=生產者的銷貨收入。 | |||
生產要素市場的買賣關係 | 在生產要素市場中,生產者為了生產產品,必須購買生產要素,支付生產成本;消費者是人力資源及其他生產要素的提供者,所以可獲取所得。
| |||
循環圖的流向 | (1) 外圈:代表商品及生產要素的流向。 (2) 內圈:代表貨幣的流向。 | |
五、 比較利益法則、國際貿易
項 目 | 說 明 | ||||||||||||||||||
定 義 | 小林相對於小張,擁有專業或技能上的優勢,其所花費的成本相對小,我們稱小林有比較利益。 | ||||||||||||||||||
優 點 | 1. 人與人之間能適度分工。 2. 天生我才必有用。 3. 人盡其才。 | ||||||||||||||||||
隱含比較利益的觀念 | 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狀元、人盡其才、地盡其力、國際貿易 | ||||||||||||||||||
舉 例 | 下表為小明與小華每個月單一生產衣服或稻米的產量:
1. 小 2. 小華每多作一件衣服就要減少
* 小明每生產 * 小華每生產 * 小華生產稻米的機會成本低於小明生產 |
(國際貿易-比較利益原理的應用)
定 義 | 國與國間的交易。 | |
基 礎 | 每個國家生產各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並不同,各具有比較利益。 | |
相關名詞 | 進口 | 向其他國家買進商品或勞務→進口越多,表示付給外國的錢越多。 |
出口 | 把商品或勞務賣到其他國家→出口越多,表示國家賺來的錢越多。 | |
出超 | 出口大於進口,又稱為貿易順差→對國家發展較有益處。 | |
入超 | 進口大於出口,又稱為貿易逆差→有礙國家發展。 | |
貿易平衡 | 出口等於進口。 | |
影響 | (1)消費者→可享有更便宜、品質更好的產品。 (2)出口業者→可享有較大的市場,增加利潤。 (3)未出口業者→國內競爭增加,銷售不易。 |
六、貨幣(Q:貶值、升值)
項 目 | 說 明 | |
發行單位 | 中央銀行。 | |
貨幣價值 | 以其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衡量。 1. 物價上升時,同樣金額的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稱為貨幣貶值。 2. 物價下跌時,同樣金額的貨幣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增加,稱為貨幣升值。 | |
貨幣功能 | 1. 交易的媒介:節省交易成本及時間,有助於個人朝專業發展。 2. 衡量價值的單位:例如我們以「元」,作為衡量的單位。 3. 價值儲存的工具:如將錢存起,做為未來的消費,即是發揮價值儲存的功能。 4. 清償債務的工具:貨幣可以作為行使債權、履行債務的工具。 | |
各國貨幣的兌換 | 各個國家之間的貨幣,彼此交換是以「匯率」做為交換的基準。 | |
通貨膨脹 | 物價水準持續上漲一段時間稱之。 | (貶值) 1. 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貨幣數量增加,商品並未增加,只會使產品價格上漲。 2. 受害者:領固定薪水者。 |
通貨緊縮 | 短時間內貨幣購買力急遽上升的現象,通常發生在經濟高度繁後的收縮時期。 | (升值) 雖然會帶來物價下跌的好處,但是負面影響卻是使消費者延緩消費→企業獲利縮水→公司減薪裁員→失業率上升。 |
七、 外部效果、公共財
意義 | 行為人產生的效果除了自己承受外,也會影響到他人。這種對他人的影響稱為『外部效果』。 |
類別 | 好的外部效果稱為外部效益,處理不好的外部效果要付出的代價稱為外部成本。 |
實例 | (1)種茉莉花,不但有益於這一家人,花香對鄰居路人也造成影響。 (2)李安拍『臥虎藏龍』揚名國際,讓身為中國人的我們與有榮焉。 (3)模具工廠,機器的吵雜聲妨害鄰居安寧。 (4)工廠排放廢氣、廢水、造成空氣污染、河川污染。 |
解決方式 | (1) 雙方私下溝通,和平理性解決。 (2) 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者出面協調。 (3) 由政府出面處理:制定法律、課稅、罰款。 |
分析 | (1) 好的外部效果,可多多益善。 (2) 不好的外部效果,可時需由社會大眾共同承擔其後果,付出龐大的社會成本,如攤販造成的垃圾由政府聘請清潔隊清理。 |
公共財:
1. 來源:政府以徵稅等方式籌措。
2. 特性:
(1) 共享:可以讓很多人共用而不損及其中任何人的效用。
(2) 無法排他:很難禁止他人不付代價而坐享其成。
3. 種類:
(1) 純公共財:具有共享及無法排他特性。如國防、消防、治安。
(2) 準公共財:具有共享及某一範圍可排他特性。如高速公路過路費、捷運、動物園……等。
八、 政府的收入
規費 | 高速公路過路費、觀光簽證費……等。 |
公營事業所得 | 臺電、中油的盈餘。 |
舉債收入 | 公債(壽措公共建設費用)。 |
財產收入 | 公有財產和政府存款的利息收入。 |
罰款 | 罰金、罰鍰。 |
租稅 (主要來源) | 1. 租稅種類:以政府課稅的客體或對象來分: (1) 所得稅:以個人及營利事業單位所得為課稅的對象,如個人綜合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 (2) 財產稅:以財產的價值為課稅的對象,如地價稅、房屋稅、房屋稅、遺產稅。 (3) 銷貨稅:以市場上消費或銷售行為為課稅的對象,如關稅、營業稅、貨物稅。 2. 租稅原則: (1) 公平原則:有所得就要繳稅。 (2) 受益原則:(使用者付費原則):以人民享受到的利益為課稅多寡的標準。如:房屋稅、關稅。 (3) 負擔能力原則(採累進稅率):財產或收入多者繳較多的稅;少者繳較少的稅。如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 |
中央稅V.S地方稅
項目 | 說 明 |
國 稅(中央政府) | 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營業稅、貨物稅、關稅、證券交易稅。 |
地方稅(地方政府) | 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娛樂稅、使用牌照稅、契稅、燃料稅。 |
預算的監督
項目 | 說 明 | 舉 例 |
中央政府 | 1. 預算的審查:立法法。 2. 決算的審查:監察院的審計部。 | 行政院編列年度國防預算案,送交立法院審查,立法委員只能對預算刪減,不得增加金額。 |
地方政府 | 預算的審查:各級民意機關 | 直轄市議會、縣議會、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等,對行政機關編列的預算有審議的權利。 |
九、經濟制度的比較
型態 | 經濟活動的主導 | 資源所有權歸屬 | 就業 | 何種企業較多 |
統制經濟 | 1. 政府。 2. 有形的手。 | 1. 國家。 2. 個人幾乎沒有資源所有權。 | 個人無創業或就業自由。 | 國營企業。 |
市場經濟 | 1. 市場價格。 2. 無形的手。 | 1.個人。 2.資源所有權歸於人民。 | 尊重個人創業與就業自由。 | 民營企業。 |
(社會課程)
一、 認識自我-馬斯洛理論
提出的學者 |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 ||
需求層次圖 | 1.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 -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如右圖所示: |
二、 家庭
意義 | (1) 由血緣、婚姻或收養關係所構成的團體。 (2) 社會中最小的基本單位。 | |
功能 | (1) 生育功能:生兒育女,綿延種族。 (2) 經濟功能:社會中最小的經濟單位是家庭。 (3) 教育功能:家庭對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影響最深。 (4) 心理功能:家人共同分享快樂、悲傷,相互扶持。 | |
種類 | (1)家務分工的衝突。 (2)經濟方面的衝突。 (3)意見和見習慣的衝突:因彼此的的個性、立場、成長經驗或生活習慣等差異造成的。 | |
問題 | 說明 | 解決方法 |
老人安養 | 由於工作關係、價值觀念或經濟能力無法實現三代同堂的理想。 | 安排休閒及運動、給予經濟協助、關懷照顧、制訂老人福利政策、增建養護機構等。 |
隔代教養 | 由於婚姻或經濟因素,由祖父母負起養育責任。 | 制訂完善的福利政策、提供育嬰假等。 |
離婚問題 | 由於個性、經濟、生活習慣等衝突所造成。 | 子女應尊重父母的選擇、男女雙方應培養責任感。 |
家庭暴力問題 | 家庭中的成員都有可能因家庭衝突而成為受害者。 | 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向法院申請保護令以保護自己。 |
三、 學生自治
依據 | 民權初步 | |
步驟 | 選舉主席及記錄→提議、說明理由→附議→討論→表決。 | |
主席的功能 | (1)維持會場秩序、主持會議。 (2)討論時立場公正,不可加入自己的意見。 | |
表決方式 | 多數決是民主社會最常採用的表決方式。 | |
老師的角色 | 不可加入任何意見、不加入表決。 | |
表決順序 | (1) 對人:先提議先表決。 (2) 對事:後提議先表決。 | |
相關問題 | 權宜問題 | (1) 當自己的權益被侵犯時提出。 (2) 如同學太吵導致你無法聽到主席的報告。 |
程序問題 | (1)當會議程序有誤時提出。 (2)如主席在提議後,未經討論即進入表決程序。 |
四、 社區
主要概念 | 相 關 時 事 | 說 明 | 基測出現頻率 | |
年度 | 次數 |
社區意識 | 一場喜宴,成就了一條村里藝術巷道。龍潭鄉建國路一百八十巷35戶居民,透過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將百公尺的狹窄巷道,營造出人文洋溢的生活空間,令路過遊客「驚豔」。 | 1. 社區的構成要素包括:居民、地區、共同關係、社區組織、社區意識。 2. 大家的信仰,生活習慣更加接近,形成鄰里意識,或稱為社區意識。 3. 該社區的參與方式是屬於自發性的社區參與,較能長期推動。 4. 美好的社區生活需要每位居民以經營自己家園的態度共同經營,才能提升環境品質。 | 90 | ● |
91 | ● | |||
92 | ● | |||
93 | |
社區參與 | 大湖社區發展協會自行編撰的「大湖社區報」完成創刊,內容記錄社區營造過程,包括找尋大湖廟宇文化風華、社區ㄟ代誌、愛在大湖和大湖之美自行車道觀光導覽圖等單元。 | 1. 社區參與的型態分為抵抗外來威脅與自發性的參與,大湖社區的社區參與形式是屬於自發性的參與。 2. 社區的資產:有形的資產,如廟宇;無形的資產,如鄰里關係。 3. 社區發展協會是在主管機關輔導下,依法設立的組織。主管機關為: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省(市)為省(市)政府社會處(局);在縣(市)為縣(市)政府社會局。 | 90 | ● |
91 | ● | |||
92 | ● | |||
93 | |
(社區總體營造)
項目 | 說 明 |
意義 | 透過重建地方文化產業的方式,凝聚社區意識,建立社區成員對社區事務的參與感,進而願意挺身而出,規劃自己社區發展的遠景。 |
推動時間與單位 | 民國八十年代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提出。 |
方式 | 1. 為了使社區參與持久有效率,通常會成立文史工作室、愛鄉協進會等組織。 2. 透過定期召開社區會議,促進居民的認識與溝通,並經常舉辦活動,以增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與參與感。 |
推動者 | 結合政府相關部門、社區文化工作者、民間社團及社區民眾共同推動。 |
經費來源 | 1.居民自己出錢、出力 2.尋求企業贊助 3.政府補助 |
影響 | 1. 人們經由社區生活的體驗,找出新的生活價值來共同經營地方事務。 2. 居民自主性的關懷生活週遭的問題,並結合大家力量改善生活環境。 |
舉例 | 南投桃米社區發展「休閒生態村」、澎湖縣的二崁村聚落保存計畫。 |
現代社會的特色 | 說 明 |
經濟自由 | (1)個人可擁有私有財產。 (2)可自由從事消費、就業活動。 |
政治民主 | (1)人民透過選舉選出執政者。 (2)政府須依法行政。 |
社會開放 | (1) 個人的職業、身分和社會地位是靠個人的能力和工作表現公平取得。 (2) 社會資源和機會平等的對個人開放。 |
文化多元 | 尊重不同族群文化。 |
科技發達 | 使生活方便、更有效率。 |
五、社會組織-社會團體
項目 | 說 明 |
人民團體 依性質分類 | 1. 職業性團體:同一行業的單位、團體或同業之從業人員組成的團體。例如:工會、公會、商會、漁會、農會等。 2. 政治性團體:具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一群人所結合的組織,民國76年解除黨禁後,該類團體即蓬勃發展。例如:民進黨、民主團結聯盟等。 3. 社會性團體:推展學術文化、宗教、慈善、社會服務等,除了職業性團體與政治性團體外,其他的人民團體均屬於社會性團體。例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慈濟功德會、人本教育基金會。 |
人民團體 依功能分類 | 1. 關係取向團體:重在與人建立關係,例如校友會、同鄉會。 2. 工作取向團體:為達成工作目標,而組成團體來推動。例如: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慈濟功德會、工會、公會、商業、漁會、農會。 ※大多數團體同時兼具關係取向型和工作取向型,例如參加校友會,除了聯絡感情外,還可提出計畫,協助母校發展。 |
六、社會變遷
基本認識 | (1) 變遷是人類生活的常態。 (2) 從原始到現代,人類社會不斷的改變與進步。 (3) 工業革命與資訊革命促使人類社會有了很大的改變。 (4) 人類是社會變遷的中心。 | |
變遷的面向 | 器物生活 | 物質器物的改變,如從劈柴生火到瓦斯爐的使用、室內電話到大哥大的發明等。 |
社會制度 | (1) 社會制度包含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法律規範等。 (2) 公律的制訂,如交通規則、全民健康保險法、兩性工作保險法等的修改與制訂。 | |
價值觀念 | 守法、兩性平等、資源回收等觀念的改變。 | |
不同面向 相互影響 | (1) 器物生活影響制度屬次:汽機車發明後,制訂交通規則。 (2) 器物生活影響價值觀念:信用卡的發明,改變了人們的金錢觀。 (3) 價值觀念影響社會制度:性別平等成為社會共識後,有關性別歧視的相關法規逐一修正。 |
七、社會福利
項目 | 社 會 福 利 政 策 | 實 施 要 項 |
社會救助 | 對低收入戶或無力生活的人民予以救助。 | 對低收戶減免子女就學的學雜費等。 |
福利服務 | 對需要生活照顧的人民給予支持。 | 少年教養、老人療養、身心障礙者保護等。 |
國民就業 | 提供國民職業訓練,增進失業者再就業的服務。 | 推動就業服務、職業訓練等。 |
社會保險 | 對發生的保險事故,提供保險給付,以保障經濟生活。 | 實施全民健康保險、規畫國民年金保險制度。 |
醫療保健 | 提供人民便利及優質的健康照顧。 | 強化防疫措施、普及醫療服務。 |
國際社會(全球化)
一、互動模式
互動方式 | 國際合作 | 國際援助 | 國際交流 | 國際衝突 |
原因及 影響 | 國與國之間為了共同利益而展開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合作。 | 對於貧窮或受災國家的協助。 | 國與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文化藝術展演等活動。 | 利益之爭、理念之爭。但往往由多種原因造成。 |
具體事例 | 美國和俄國共同興建國際太空站 | 我國對中美洲和非洲友邦進行經濟援助、貸款和人道賑災等。 | 我國每年與美、日、韓乃至歐洲各國都有龐大金額的國際貿易活動,而且也積極推展與法、德、美等國的文化交流。 | 兩次世界大戰就是國際社會的嚴重衝突。 |
二、國際組織
組織名稱 | 組 織 目 標 |
聯合國 (UN) | 1. 調停國際間的戰爭,監督軍備管制。 2. 推動國間的文化、教育、科學等交流。 3.協助落後地區國家的經濟發展。 |
世界貿易組織 (WTO) | 1.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性國際組織。 2.透過會員國間的談判,消除貿易障礙,實現貿易自由化,以促進各國濟的發展。 |
世界衛生組織 (WHO) | 1.世界衛生組織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醫療衛生組織。 2.其組織目的在通報疫情,促使各會員國共同預防疾病傳染。 3.必要時提供醫療技術與資源,以維護各會員國人民的健康。 |
國際紅十字會 (ICRC) | 以捐助及顧各國傷患、災民、難民等為職志。 |
歐洲聯盟 (EU) | 1. 成員以歐洲國家為限。 2. 其主要目的在建立一個歐洲的自由貿易區。 3. 現更著重就業機會、重視知識科技與改善生活條件,甚至擴及政治外交的整合。 |
東南亞國協 (ASEAN) | 1. 由東南亞的國家所組成,主要目的在促進東南亞的安全,加強會員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合作。 2. 近年來積極籌設自由貿易區,並主張東南亞為非核地區。 |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APCE) | 1. 由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若干國家所創立。 2. 它的目的在維持亞太區域的經濟成長、加強會員國間的經濟互利、發展彼此的貿易等。 3. 近年來更強調區域內文化觀光之交流。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 1. 它是一個軍事組織。 2. 其目的是要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3. 目前的會員國有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德國、西班牙等。 |
國際組織 | 官方國際組織 | 非官方國際組織 |
組織成員 | 原則上都是主權國家 | 各國民間人士或團體 |
舉例 | (1) 聯合國; (2) 世界貿易組織; (3)世界衛生組織; (4)東南亞國家協會; (5)歐洲聯盟 | (1)國際紅十字會; (2)國際世界展望會; (3)綠色和平組織; (4)國際特赦組織。 |
特徵 | 不論是官方國際組織或是非官方國際組織,都是受到國際法的規範,但官方國際組織較具有強制力。 | 此種國際組織因不具有官方身分,故較不受各國政治立場之拘束,而能自主性地從事國際活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